该网站在IE9-12,Microsoft Edge,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Safari,360(极速模式)及其他主流浏览器中浏览效果最佳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舞台艺术与标准化技术融合发展人才培训”师资介绍
发布时间:2025-06-23
分享到:

6月30日前报名截止!!!

欢迎京、津、冀地区舞台艺术及科技相关人才报名。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

培训地点: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北京)

一、培训安排

(一)培训时间

1.集中培训时间:7月21日-8月19日。

2.撰写论文时间:8月20日-9月30日。

(二)培训班介绍

该培训班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舞台艺术与标准化技术融合发展人才培训》,主要课程设置包括舞台艺术理论;标准化理论基础、政策解读;演出安全标准化;剧院管理服务标准化;演出新业态;剧院数字化;实践教学等六大部分。

(三)主要师资力量

本项目主要凝聚舞台艺术、标准化技术两个领域的专家师资力量共同授课。部分师资安排计划如下(以实际邀请为准,排名不分先后):

孙大庆

中央戏剧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实验剧团艺术委员会主任,二级教授,博导。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戏剧》学报主编,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2023-2025年)”首席专家。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如国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等;出版专著、教材多种。

张庆山

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第十三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舞台美术教育联盟主席;国际舞台美术联盟副主席;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专家评委;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评审专家。长期从事舞台美术创作与教学工作。获评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等称号;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中国话剧金狮奖,文化部首届歌剧节优秀舞台美术设计大奖等多个奖项。

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北京保利票务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标准《剧院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剧院服务质量评价实施指南》主要起草人。担任中国质量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理事、票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演艺新业态发展委员会主任,中国音乐剧协会副会长,北京戏剧家协会理事。

杜功伟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标准和装备处处长,全国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负责组织协调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工作,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部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出台。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02年至今在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历任副秘书长、常务副秘书长、秘书长。主持并参与2012年至今每年度《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的研究及撰写工作;主持并参与《剧场建设与运营》《旅游演艺资源开发与品牌建设》等多个主管部门委托课题的调研及报告撰写。

任冬生

北京舞蹈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国家一级舞台美术设计,硕士生导师。从事专业舞台美术设计、舞台灯光设计、舞台艺术、视觉总监。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灯光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北京舞台美术学会副主任,中国数字演艺教育联盟副主席,国家大剧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初评委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艺术基金评审专家。

白殿一

原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标准化原理与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标准化原理与方法、公共信息导向系统标准化研究,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第一起草人。

彭云涛

北京演出娱乐行业协会舞台舞美专业委员会主任,机械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历任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舞台中心副主任、北京金东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拥有超过二十年的舞台行业工程技术经验。在舞台工艺与设备设计、研发与制造领域成果丰硕,主持过多项国家与省部级大型复杂项目,带领团队成功攻克诸多技术难题,推动了相关舞台工艺的创新发展和舞台设备的升级换代,持续为舞台演出行业贡献着力量。

王辛刚

中国歌剧舞剧院舞美设计、舞台美术工作部主任,国家一级舞美设计(2011年),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初评评委(2018年、2019年、2020年),文旅部舞台技师和舞美设计组高级职称评委,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舞台美术高级职称评委(2019年)。

原国家大剧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自1998年起参加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北京艺术中心城市副中心“一院三址”的建设,演出运营中舞台技术使用管理、运营保障工作。担任3个文化行业标准第一主编并参与编制和评审多个行业、团体标准;参与国内多个剧院建设方案论证、评审、评标工作。

曲国军

中央电视台,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国家一级注册照明设计师,巅峰震撼系列作品总导演。中国照明学会文旅照明专业委员会主任,

亚洲照明设计师协会专家委员,中国照明学会舞台电影电视照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灯光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灯光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原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图形符号、城市导向、旅游标准化研究。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戏剧文化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曾担任《战马》《恋爱的犀牛》《盗版浮士德》《暗恋桃花源》《这一夜,women说相声》等多部舞台剧的舞台技术管理和舞台监督工作,曾担任《长梦》《圣井》《借我一个男高音》《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彩云飘过的地方》《乌兰牧骑》等多部舞台剧的舞台设计工作。出版专著《保利院线剧场经营管理模式现状研究》《西方”特殊场地演出”历史及现状研究》等。

北京金东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原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舞台研发中心演艺事业部部长,北京08年奥运会特效工作室主任,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舞台机械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演出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央戏剧学院实践教学中心主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中国智造”演艺影视科技联合实验室主任。策划参与了多项学院大型学术品牌活动及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等筹备工作。担任了百余部戏剧演出的项目管理工作,并参与了建党百年《伟大征程》、《国庆70周年阅兵》等演出统筹工作。发表《保利院线剧场经营管理模式现状研究》《浅析世界级剧院的百年发展之路—以莫斯科艺术剧院为例》等学术论文。现专注于“智慧剧场”前瞻性范式研究,聚焦剧院数字化转型以及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实践与创新。

李国棋

原北京工业大学高级工程师,曾历经20年参加了国家大剧院建设的全过程,主持组织了国家大剧院建设的音响工程。任舞台技术部副部长,参加了数十部节目演出,拥有丰富的舞台技术和演出经验。近10多年来参与了100多座剧场的建设,积累了大量的剧场“建设、管理、使用”的经验。现为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建筑声学、剧场设计和舞台技术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工程设计、咨询顾问工作。出版《国家大剧院音响系统与运行管理》《国家大剧院音响技术与演出管理》等多部专著,发表多篇论文。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研究员,全国资产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83)委员、全国网络文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91)委员,主要从事信息化与数字化、资产管理、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相关的标准化科研工作,主持或参与相关业务领域的国家级、省部级以及院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和重点参与完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共3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近10项相关社会力量奖。

中国国家大剧院影视节目制作部高级主管。负责国家大剧院经典剧目的策划和电影拍摄,多机位直播和录制音乐会、舞剧、戏剧戏曲,为精彩剧目策划和制作宣传片、纪录片和专题片。同时运用语言和专业优势,对国外艺术家和院团进行零距离访谈,担任多部线上演播项目导演。

曲慧佳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表演学院院长教授、二级导演、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兼任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舞蹈委员会副秘书长、艺科工作委会秘书长多次担任世界技能大赛、教育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文化和旅游“桃李杯”等国家级赛事评委。深耕舞蹈教育与编导领域二十载,原创舞剧三部、参与舞台剧及央视大型晚会中多次担纲总导演与艺术总监。在艺科融合科研领域,成功申报全国首个《舞蹈数据库》并于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推动我国首个舞蹈数据垂直模型市场化落地。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所长,曾任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多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文化和旅游部研究项目、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等各类项目的规划、立项和管理工作。参与编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凝练并组织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完成相关管理工作。重视规划引领,参与编制《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科技创新规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等规划性文件。主持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人才培训》。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副所长、正高级工程师,“演艺装备系统技术”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演出场馆设备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剧场建筑与舞台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设备监理协会监理人员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文化装备检验检测技术研究工作,主持多项国家财政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研究和十余项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

张宜春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数字艺术部主任,博士、副研究员,演艺装备系统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学会计算艺术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艺术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牵头与参与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编审,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演出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剧场建筑与舞台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照明学会舞台电影电视照明专业委员会委员。曾担任《演艺科技》主编20年,发表数十篇行业研究文章。

张素贤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标准研究部负责人,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开展文化和旅游领域标准化研究及标准审评工作,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和文化行业标准的编写。

(四)培训成果

1.结合课程、本职工作和相关调研撰写“舞台艺术标准化”“舞台艺术与科技融合”等相关论文或调研报告,字数5000字左右;

2.论文或调研报告择优发表。

二、学员遴选

(一)培训对象遴选

本培训项目面向京津冀地区招生,采取社会报名、单位推荐,择优录取的人才选拔方式。

学员应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德才兼备,恪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一定行业工作经历与研究水平。

学员报名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本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

2)取得本专业中级及以上职称;

3)取得本专业相关硕士研究生学历或连续从事本行业工作满3年以上,且有较大发展潜力。

(二)录取方式

1.报名截止后,项目组将根据提交材料按“综合评定、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评定选拔,根据分数进行排名,录取前30名为正式学员。

2.审核通过后,项目组将以邮件、电话形式告知学员入选情况。未经审核通过的报名者不再另行通知。收到邮件通知3天内未回复视为自动放弃录取资格,录取依次递补。‍

(三)报名事项

1.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2025年6月30日(以收到邮件时间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2.报名流程

填写报名表(见附件)→提交报名表和所需材料→资格审查→报到入学

3.报名材料

1)通过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招生简章,自行下载并填写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4年度专项人才学习培训资助项目《舞台艺术与标准化技术融合发展人才培训》报名申请表(见附件1),该表须由本人签字、推荐单位盖公章,同时发送WORD和PDF格式,文件命名“姓名+单位+报名表”。

2)最高学历学位证书扫描件(PDF格式),文件命名“姓名+单位+学历证明”。

3)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PDF格式),文件命名“姓名+单位+身份证”。

(4)个人相关获奖成果材料或相关项目经历等证明符合遴选条件的材料(包括且不限于省级以上奖项或承担省级以上研究课题成果证明等)扫描件(PDF格式),文件命名“姓名+单位+证明材料”。

5)近期正面1寸白底免冠证件照电子版(小于200k),文件命名“姓名+单位+证件照”。

4.提交方式

将报名所需电子材料压缩包发送至指定邮箱。邮件名称和压缩文件均以“姓名+单位+报名材料”命名,务必于2025年6月30日前发送至项目组工作邮箱yksbzyjb@163.com。

5.报到时间

2025年7月21日,9:00-18:00。

三、其他有关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培训费用

本项目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不收取学员任何费用(包括听课费、学杂费、参观及演出门票费)。

培训期间,本项目采取封闭培训模式,为所有学员提供免费食宿。学员往返交通费和其他因个人产生的费用需要自行承担。

(二)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建华老师

联系方式:010-87930747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柏林寺内,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

邮编100007

(三)注意事项

1.报到时请携带学员报名申请表原件、身份证原件、近期1寸彩色证件照4张(照片背面签名),学员须保证所有报名材料真实有效,凡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取消录取资格。

2.双方本着诚信的原则,凡参加培训学员,视为已确认并遵守招生简章的各项规定。学员在培训期间的管理严格按照有关管理制度执行。报到时,学员将与培训责任单位签订培训期间管理协议。项目执行单位对培训成果作品有展览、研究、摄影、录像、出版、发布等使用和宣传权。本简章最终解释权归项目组所有。

附件1: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学员报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