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网站在IE9-12,Microsoft Edge,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Safari,360(极速模式)及其他主流浏览器中浏览效果最佳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科教工作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发布时间:2025-11-24
分享到:

(转载自:《中国文化报》)

“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科教战线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拓展工作领域,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效能不断提升,装备技术研发和标准化建设不断深化,行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科技教育成果丰硕,为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

文化和旅游部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着力完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支持技术研究,全面推动科技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国家统计局2024年数据显示,科技融合度较高的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占全部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4.8%,同比增长1.6%,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7.9%。

在陕西,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被广泛应用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的不同场景中,街区以科技赋能文化叙事与情感共鸣,打造出AI大唐、“中华图志·上元长安”影视级VR体验等新业态。“游客很喜欢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街区在旅游旺季总是一票难求。”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副总经理赵颖告诉记者。

如今,文旅产品“科技感”明显增强。今年“十一”假期,浙江杭州推出了“消失的法老”和“永恒的巴黎圣母院”VR体验展,让观众在方寸之间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苏州湾数字艺术馆通过“纹”以载道——故宫沉浸式数字体验展,游客得以近距离感受文物细节。

科技创新支撑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文化贸易总额达1.4万亿元,其中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元素的文化贸易总额超过3700亿元。

关键领域技术突破和信息化发展卓有成效

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上,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国家舞台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成为重要的保障力量。活动期间,该单位对艺术节拟用场馆开展舞台设备设施安全检测,并协助当地有关部门开展技术管理人员安全培训以及开闭幕式、剧(节)目装台及演出期间的舞台巡检工作,为活动筑牢技术安全防线。这正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施以来文化科技成果落地的生动体现。“我们将所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最新科研成果应用在了场馆在役演出悬吊装备安全检测、临时搭建演出巡检监测等工作中,有效降低了演出活动的安全风险。”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所长李蔚说。

“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围绕文化产业基础性、制约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面向演艺、装备、艺术显示、游乐设施、智慧旅游等典型应用场景,部署82个项目,组建22个技术创新中心,催生了一批应用技术新成果,实现技术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智能舞台系统、沉浸声等技术创新中心曾服务央视春晚、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等重大活动。游客行为监测与决策服务技术创新中心已支撑全国24个省份近300家景区智慧平台建设。

此外,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在文化和旅游行业积极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引领信息化发展。实施“数据要素×文化旅游”行动,促进数据要素高水平应用;联合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同时,联合发布“数据要素×”典型案例,如“汇聚优质文物数据资源加速文化传播”“‘杭小忆’数据赋能旅游新体验”等,有力推进了文化和旅游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深化

科学完善的标准体系已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十四五”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共发布文化和旅游国家标准32项、行业标准52项。目前现行文化和旅游标准达290项,成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由中国主导或参与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国际参与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在线住宿预订、展览与活动等方面的3项旅游国际标准顺利出台,8项旅游国际标准成功立项或成为预工作项目,实现零突破。《旅游及相关服务 旅游信息咨询服务 要求与建议》国际标准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牵头制定并成功发布,“这是首个由中国牵头制定的旅游国际标准,我们还有两个在研的国际标准项目,同时,正积极参与筹备承办202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旅游及相关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228)年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琳介绍。

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的标准化专业管理模式涵盖票务、设备管理和观演服务三方面。“当前在标准化的基础上,需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实现对设备的精准管理,同时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姚睿说。

专业教育、艺术科研多领域齐头并进

“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部成功举办第七届、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第十三届“桃李杯”全国青少年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等,吸引了众多院校和几万名学生参与,推出大批优秀人才和作品,促进了民族器乐、舞蹈、戏曲等艺术门类的人才培养与交流。

研学旅游方面,《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促进旅游社研学旅游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正式印发,明确要求研学旅游活动应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新时代伟大成就,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发布实施《研学旅游服务要求》《出境研学旅游服务要求》等旅游行业标准,并组织开展标准宣贯培训,切实提高研学旅游相关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文化艺术与旅游职业教育改革稳步推进,通过实施提质培优实践创新项目,推动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围绕文旅产业需要培养人才。2025年起,项目结合行业热点形成23个申报方向,构建起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助力区域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构建中国艺术学自主知识体系为目标,全面推动规划管理工作提质增效。通过相关课题指南加强主题谋划和方向引导,“十四五”期间共立项重大项目90余项,年度项目1200余项。聚焦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阐释、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方面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布局,立项“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新时代艺术研究”“‘两个结合’与中国当代艺术理论创新研究”等项目。同时,积极构建布局行业智库体系,设立了国家图书馆等19家文化和旅游行业智库建设试点单位,持续以智库研究成果助力文化和旅游领域高质量发展。